在自媒體競爭白熱化的時代,創作者紛紛投入製作高品質內容,但粉絲數卻遲遲不見成長!品牌顧問 Kenji 在臉書分享社群經營的關鍵。

 

(本文轉載自 Kenji

 

別再只教「內容」了,大家其實想聽「人」

 

前幾年,我有一位朋友是開小餐館的。

她每天在 IG 上發料理教學,燈光打得漂亮、步驟拍得仔細,但粉絲就是卡在 2,000 多人,一年都沒漲。

有一天她受不了,改拍一支「失敗的煎魚」。

影片裡她邊煎邊罵:「幹嘛要拍這個啦!又黏鍋!」

結果那支影片爆了。因為觀眾第一次看到「她」,而不是只有「食譜」。

 

我們都太急著展示專業,卻忘了專業背後的「人味」。

 

你以為在經營內容,其實是在經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

 

你賣食材的,當然會教人做菜。

你賣衣服的,也一定會講穿搭。

你教英文的,可能也教文法。

但那只是內容的「入口」,真正吸引人留下來的,是你怎麼生活、怎麼思考!

 

你可以聊:

  • 去市場買菜時,學會怎麼分辨食材的新鮮度。

  • 客人點菜的習慣,讓你看懂人與人之間的差異。

  • 在家煮飯時,為什麼堅持不開罐頭湯。

 

這些都不是「專業教學」,卻是讓人靠近你的理由。

 

內容的三層:產品、生活、價值

 

我常跟團隊說,內容要有三層結構:

  1. 產品層:你賣什麼、教什麼

  2. 生活層:你怎麼用這個專業過生活

  3. 價值層:你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麼

 

當你只講第一層,觀眾知道你是誰;講到第二層,他們開始覺得你有趣;到了第三層,他們會想跟你買。

 

你的內容,不該只是「教人」,而是「讓人想跟你一起學」

 

我後來觀察幾個會自然漲粉的人,有三種類型特別明顯:

  • 一人創業者:分享每天怎麼做決定

  • 小餐廳老闆:記錄自己如何選食材、面對顧客

  • 保險業務員:聊人與信任、焦慮與選擇

 

他們都不是在賣東西,而是在讓人「靠近」!

所以,別再問:「我該拍什麼內容?」

問自己:「我能不能讓別人感受到我這個人?」

 

因為觀眾不會被專業吸引,他們只會被真誠的生活方式打動。

對了,你不是缺內容。你只是還沒讓大家「認識你」。

 

 

關於作者:張朝貴 Kenji

 

LiFE RiCH 富川創造 創辦人

品牌年營收六千萬,30 多個品牌顧問

群募累積銷售破億元,千萬募資推手

曾任愛料理電商總監,5 年內營收成長 500%

電商平台、群募顧問、自創品牌,通通走過一輪的三棲實力派

我能保證,在每個領域我不是蜻蜓點水,而是真的在業界與客戶、公司夥伴一起面對各種困境、一起成長!希望透過我的經驗能讓你少走彎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