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新零售 OMO 三大趨勢:以商品數據看見跨通路的消費需求

2023-03-09

疫情讓更多年齡層的族群養成「線上購物習慣」,疫後逐漸復甦人類原有講求人際互動的「實體購物天性」,在消費者面上加速了 OMO(Online merger offline)虛實融合的實現。在這樣的洪流中,掌握以下三大趨勢才能取得先機,拔得頭籌!

趨勢一:新零售打「整體模式戰」,不是各通路的單兵業績

在新零售 Omni-Channel 時代,企業無法將各個通路劃分成彼此競爭的業績線,以往常有「線上生意一好、門市生意就掉」的尷尬,但若一昧的從線上導到線下消費,卻沒做好配套措施,可能也會流失部分人流。如擁有1600萬會員的量販龍頭全聯員,推出 PX Pay 也正是希望透過「支付行為」的改變,做為串連全通路、OMO 消費行為的關鍵措施,連一向被認為不擅長使用手機 App 的婆媽族群,也都成為了使用者。

趨勢二:打造「流量閉環」,讓消費者留下完整的行為足跡

當導流成本越來越貴,企業也期許消費者能產生更多、更長久的 LTV(Lifetime Value)終生價值,因此如何打造「流量閉環」成為重要課題。這也是近來 DTC(Direct to Consumer)被大力提倡的原因之一,透過直接面對客戶來打造會員體系,利用體系內的會員帳號,追蹤客戶在自家不同通路上的搜尋、瀏覽、比價、購買行為,一方面在 Cookieless 下為自己採集顧客的第一手資料,另一方面也直接對會員進行溝通、行銷、優惠促銷等措施。

如全家便利商店以優惠價格及跨店領取的方便性為誘因,讓消費者透過 App 看到其他的商品促銷廣告,加上點數累積、或是環保杯折扣 5 元儲存在電子錢包中,自然就會想要利用額度來消費,就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流量閉環。

趨勢三:以商品挖掘「需求意圖」,在全通路中發現商機

若各大品牌都以類似模式操作流量閉環,一個消費者可能有許多帳號,一旦疲乏於各帳號之間穿梭,或當優惠失靈、失去新鮮感,消費者又會去到其他品牌的通路體系。

事實上,Omni-Channel 不正是把同樣的商品,放在不同的通路上?從「商品」做為定錨,反推消費者的意圖,不僅能跨越平台的限制、也能不用再越發受限的使用者資料上打轉,即便沒有會員帳號,仍能憑藉商品標籤挖掘客戶的行為偏好、使用情境,進而理解消費意圖、滿足客戶購買需求,也等於同步的優化了消費體驗。

如透過awoo PDP(ProductData Platform 產品數據平台)中的AI 商品標籤,結合 PDP 的商品數據角度來看見消費者意圖,再將這些龐大數據交叉分析、相互驗證,更能協助企業與行銷人員達成更高的行銷效益。

了解更多 awoo AMP 一站式行銷平台:https://awoo.ai/zh-hant/amp/